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花果园中餐地美食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花果园中餐地美食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贵阳花果园餐饮那么火,为什么有的商家还是做不走?
有朋友是在贵阳做餐饮的,他曾经告诉过我一个秘诀,其实在贵阳做餐饮,除了口味,更多的还是要看消费的综合体验,贵阳人比较喜欢在吃喝方面的消费,每年花果园这个区域的餐饮,真的是大浪淘沙,有的做得风生水起,每天到饭点排队叫号都要排几十分钟,有的商家,做了不到半年就换门头了,里面的秘诀,其实就在两个字:体验。
如果你仔细观察,花果园但凡有点品牌意识的餐饮商家,首先一个突出特点,就是餐馆的门面很大气,比如比较出名的丝恋丝娃娃、苗岭侗寨这些,大多数做得火的,在门面装修上,都会下很大的功夫,投入不比餐厨的人工之类的低,毕竟,一个大的、有气派的门头,是吸引中高端消费走进店里面消费的前提。
花果园住区的居民,要么就是小年轻人自己点外卖或者到超市买点肉菜自己开火,要么就是中高端以上的大老板请客消费,如果说是常住居民亲戚友人来了聚一聚,也会选择门头气派一点的餐馆,所以,在花果园,有两类餐馆做得还比较好,一种就是专门做外卖,做出一定名气来的小门面(不过据说这种餐饮虽然单量大,但是扣除外卖平台各种各样成本,算上房租,基本上可能保本都很难,只能是小打小闹)。
另一种,就是装修特别大气,租的门面和店面特别宽敞,真的舍得真金白银投入的那种,其实这种豪气的,从某种程度,才是真正的餐饮代表,能够抓住花果园大小老板请客聚餐的这部分需求,就已经很了不得了。
为什么贵州很多刚毕业的学生都选择在花果园就业?
这个问题其实和贵阳的产业结构也有一定的关系,贵阳是一座消费很旺盛的城市,2018年,贵阳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.0:37.2:58.8,这种比例就可以看出来,第三产业,在贵阳整个GDP的比重里面占比有多大。
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98.45亿元,同比增长9.9%,而当年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就达到2231.68亿元,第一产业(农业)增加值仅153.10亿元,这些数据说明贵阳的消费旺盛程度,还是很可观的,所以服务业也就是第三产业,为贵阳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和就业岗位,而且薪酬待遇并不低的,也让大量省内外的年轻人对这座城市趋之若鹜。
△贵阳薪酬水平
花果园,作为贵阳主城区内高楼大厦最密集的中央商务区域,在“产城融合”方面做得非常到位,什么叫产城融合?说通俗一点,就是“上班离家近”,让不少人省去了通勤的成本和时间成本,要知道,贵阳的交通拥堵也曾经是榜上有名的。据我了解,不少刚毕业的年轻人,工作在花果园,住也住在花果园,因为居住环境算是整个贵阳老城区中最好的一块了。这个***大盘,不仅有200多幢高楼大厦和四五十万的住户,而且散布期间的,还有体量庞大的商业写字楼、办公室、门面商铺等,这就为服务业灯业态提供了不少的场所空间。
△这座城市年轻人最多的区域:花果园
在贵阳,只要谈到“商”字,就离不开花果园,有“商在花果园”之说。再来看一组数据:2017年贵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335.28亿元,花果园每年产生的日常消费达到243亿元,占贵阳市消费总额的五分之一。
这么一个超级大型的社区,日常消费占据一整个城市如此大的比重,在世界上都是很少见的,严格来说,花果园已经不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楼盘,而是一块城市区域,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综合体:花果园常住人口达到40万,日均人口流量达到100万人次。要知道的背景是:2019年,贵阳市中心城区人口接近330万。
谢邀,随着现在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,就业压力越来越大,很多人毕业之后选择一个相对稳定的事业单位就业,但是更多的人还是选择编制外的工作,所以私企就变成一个必须选择的选项。
贵州很多毕业生都选择花果园作为自己在贵阳的第一次就业地,我觉得有以下原因。
第一、花果园就业门槛低
因为花果园大量修建写字楼,造就了贵州最大的办公写字楼群,体量巨大的好处就是写字楼租金便宜,很多小公司都选择花果园作为自己的办公场所,这里相对民房来说,规划比较很,产业集群,基础设施比较好。所以花果园小公司和新公司都比较多,因为公司基础薄弱,所以薪资比较低,只能招收毕业生,很多毕业生都能得到用人单位青睐,在花果园找到工作。
第二、花果园生活设施完备,房子好租。
因为花果园的的情况,所以几乎就只是适合办公和购物,居住的属性很低,很多人买房都是装修之后转租出去,因为很多户型比较小,加之很多房子都是***户所有,所以很多出租的房源,很多大学毕业生能在租房,刚毕业出来又希望找到一个离自己住房很近的工作,所以很多人都选择花果园。
第三、花果园很多“皮包”公司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花果园中餐地美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花果园中餐地美食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