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醴陵中餐美食有哪些店名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醴陵中餐美食有哪些店名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湖南醴陵名字的由来?
在中国古代的文字:醴者,酒也。《辞海》、《辞源》的释义是,醴,甜酒;或甜美的泉水。远古时代,黄帝的史官、汉字的创造者仓颉在造“醴”字时,可谓用心良苦。他将代表某一特定时辰的“酉”字和酿酒所需的原料“曲”、“豆”组合起来,便成了独具一格的“醴”。以致后来人们想简化它都无从下手。
醴陵;将“醴”字用作地名,那就更有意蕴了。古时,能称作“醴”的地方,绝对是一个土地肥沃,谷穗成堆,美酒飘香的好地方。而这地方正好又是山岭葱郁、丘冈连绵。这就是“陵”的含意。于是乎,“醴陵”这一响亮的名字就在数千年前的某个时刻诞生了。可以肯定地说,醴陵地名是酒文化与醴泉文化结合的体现。“醴陵”可以意会为“酒味醇香的大山”。那时,它是一片稻浪滚滚、生产美酒的肥沃土地,呈现一派富庶祥和的景象。所以它的得名,最早和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和酒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,是山与水的完美结合。
醴陵地名的出现,最早见于先秦典籍,距今大约有3000年左右的时间。从汉高后4年(公元前184年)封长沙相刘越为“醴陵侯”算起,至今也达2190余年。它随历史车轮滚滚前行,历经漫长岁月,一直沿用至今,没有别的名称代替过。像这样诞生很早,沿用时间长,从未更名,且来历颇有讲究的地名,在全国并不多见。
从前曾有种说法,说“县北有陵,陵下有井;涌泉如醴,因以名县”。即以醴陵古八景之一的醴泉井作为名称由来,最终还是经不起推敲。所以,现在人们比较认可“以酒取名”,而非“以井取名”的说法。
古代醴陵的别名是什么?
春秋战国时属楚国黔中郡。
秦朝时属长沙郡临湘县。
西汉高祖五年(公元前202年)属长沙国临湘县。汉高后四年(公元前184年)封长沙相刘越为醴陵侯。食邑600户,并建侯城于转步古城村。
东汉初,从临湘县划出一部分置醴陵县,并从湘南县划入部分地区。时县境东至今江西杨岐山,西至湘江沿岸。据此,醴陵建置伊始。三国时,醴陵属吴国荆州长沙郡。
隋代,属荆州长沙郡。大业三年(607),改临湘为长沙县,撤醴陵并入长沙。
至唐武德四年(621),复从长沙县划出置醴陵县。
宋朝,属荆湖南路潭州长沙郡。
元朝,属湖广行省天临路。元贞元年(1295)升为中州,天历年间(1328~1330)由州降为县,至正二十四年(1364)复升为州。
明洪武二年由州改县,属湖广布政使司潭州。
清朝康熙三年(1664),隶属湖南***宝道长沙府。
醴陵城区,历有醴陵、醴泉、城关之称。
秦置湘县(今长沙),醴陵乡为其所辖。《醴陵地名源流考释》认为:以取山陵下漉水(今渌水)善酿甜酒,奉祀祖宗、山川神灵而得名。汉高后四年(前184),封长沙王相刘越为醴陵侯,食邑600户。侯城在原转步乡(今板杉镇)。东汉建武元年(25),分临湘县(今长沙)东南境,置醴陵县,属长沙郡。县治与侯国同治一地。约在东汉延平元年(106),至东汉延光三年(124)间,因经济发展,人口大增,贸易日繁,再加上地势局促,遂将县治迁于今治。
宋代以前,醴陵县治处称名无考。宋代至清末,现醴陵城区,皆有辖境,习称醴泉镇。
醴,为战囯时扬越人取漉水酿糯酒嫁女习俗有关。泉,多指地表渗涌的水。唐元丰《九域志》始载“醴泉”地名。《名胜志》释为“治北有陵,陵下有井,涌泉如醴,因以名县。”这是明人臆断无据之言。然而,醴泉自唐代得名后,也历为醴陵名胜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醴陵中餐美食有哪些店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醴陵中餐美食有哪些店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